首页  >>  通知公告  >>  四川外国语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方案

四川外国语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方案

《四川外国语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方案》经学校党委常委会2024年第15次会议、校长办公会2024年第13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公布


四川外国语大学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方案

一、方案编制简况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要求,学校于2023115日至127日接受了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线上评估和入校评估2024413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印发《关于反馈四川外国语大学本科教育教学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的通知正式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反馈至学校。

学校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根据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和专家访谈交流提出的问题,以及学校自评过程发现的各类问题,归纳整理形成问题清单,并多次组织相关单位及负责人召开会议进行研究,从主客观因素等方面逐条分析问题原因,明确整改措施、责任分工、整改时限和预期成效形成了《四川外国语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方案》。方案经广泛征询校内各单位意见后由学校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校长办公会、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提交至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在学校网站上公布,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

二、问题清单

学校认为,专家组提出的问题都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真正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学校照单全收,全部纳入整改范围专家组的建议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学校全盘吸收。学校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指标体系要求和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并结合专家个别意见和自评中尚未整改落实及其他方面的相关问题形成如下问题清单。

1 问题清单

问题序号

对应的审核评估指标

问题表述

判定来源

是否纳入整改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1

1.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

1.2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机制尚需加强。具体表现:(1)部分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要求尚未充分落实,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不够2)专业学院和马院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课程思政合力机制。

相关数据报告、专家组判断

2

1.3本科地位

本科教育教学的条件保障尚需提升。具体表现:(1)办学空间利用有待于进一步优化2)年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远低于对比常模且近三年呈逐年下降趋势3)部分系和教师无固定办公场所,教室资源比较短缺,学生宿舍空间紧张。

相关数据报告

3

2.培养过程

2.1培养方案

组织编制培养方案的有关制度规定还不够完善,执行还不够到位,将OBE理念有效落实到专业和课程建设上尚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1)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的反向设计逻辑关系及支撑关联矩阵有待做进一步梳理和有效实施2)个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少五育并举或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方面的明确表述。

自评报告、相关数据报告

4

2.2专业建设

专业发展不平衡,部分专业建设能力不足。具体表现:(1)部分非通用语专业、部分非语言类专业课程资源不足,教学设施不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不够2)部分专业师资的现有力量难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自评报告、相关数据报告

5

2.3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能力和覆盖面有待提升。具体表现:(1)学生毕业论文以实践性工作为基础的比例偏低;(2)实验、实习经费较低,生均本科实验经费和生均本科实习经费低于所选常模3)毕业生实习实践实训受益度相对较低62.25%),在校生实习实践满意度低,对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指导、场地及设备满意度均低于80%

自评报告、相关数据报告

6

实践教学条件不足。具体表现:(1)实验室数量不足,部分仪器设备更新不及时;(2)学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共建实践基地比较薄弱。

自评报告、相关数据报告

7

2.4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不够深入,课堂教学使用的方法与手段较为传统。具体表现:(1)课程大纲体现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程度不够2)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不够 。

自评报告、相关数据报告、专家组判断

8

K2.5卓越培养

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其实践效果不够突出。具体表现:(1)本科生生均课程门数为0.11门,资源不够丰富,低于所选常模2)与行业企业共建、共同讲授的课程数低于语言类高校常模3)高水平教学成果不足。

自评报告、相关数据报告、专家组判断

9

2.6 创新创业教育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要强化。具体表现:(1)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人数较少2)毕业生创新创业教育受益度偏低,为65.69%,得分为3.81

自评报告、相关数据报告、专家组判断

10

创新创业教育成效不明显。具体表现:(1)本科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获得高级别奖项较少,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数低于全国常模和语言类高校常模2)在校学生创业项目及参与人数较少,20212022学年创业项目10项,参与学生数66人。

自评报告、相关数据报告

11

3.教学资源与利用

3.2资源建设

高水平教学资源建设成效不明显。具体表现:(1)与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办学定位相匹配的智慧教室、智能实验室不足2)科研成果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渠道不够畅通。

自评报告、相关数据报告

12

4.教师队伍

4.2教学能力

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措施不够有力。具体表现:(1)学校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引导、鼓励性文件制度没有形成有效体系2)基层教学组织教研活动形式单一,教研成果激励力度不够大3)学校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专项培训效果有限。

自评报告、相关数据报告、专家组判断

13

4.3教学投入

教学投入的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具体表现:(1)落实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需持续完善2)主讲本科生课程的教授比例不够高3)教授、副教授担任专业负责人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低于常模。

自评报告、相关数据报告

14

4.4教师发展

各专业之间教师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1)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发展整体规划不明晰,引领不够2)教师队伍分类管理与分类评价机制不够完善3)专任教师海外培训进修整体比例偏低。

自评报告、相关数据报告

15

5.学生发展

5.2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

学生学术科研能力培养不够。具体表现:(1)近三年本科生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公开发行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逐年下滑,低于所选常模数2)学生对自身跨学科思维认可度较低,为65.2%3)科研训练受益度相对较低,为61.76%

自评报告、相关数据报告

16

美育、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不高,学生对美育、劳动教育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学生评价的满意度分别为77%78%

相关数据报告

17

K5.3国际视野

教育教学国际化水平有待提升。具体表现:(12022年,在学期间赴国(境)外高校访学的学生数占在校生数的比例为0.26%,低于语言类高校常模2)学生出国出境升学率为7.17%3)学生在国际交流活动中的参与度为6%4)来华留学生规模偏小。

自评报告、相关数据报告

18

5.4支持服务

学校就业服务工作需要加强。具体表现:(1)全过程就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2)全员就业服务格局尚需加强;(3)学校对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不足,学生自身职业规划能力认可度为52.45%

相关数据报告

19

6.质量保障

6.1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相关制度的建设与落实不够到位,信息技术赋能教学质量管理不足。具体表现:(1)学校质量标准与管理制度修订不及时,如21个现有质量标准中50%以上为20149月制定,不能有效支撑学校新文科建设的需要2)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的协调性需要加强,个别学院尚无院级教学督导员,教师对教学督导作用认可度不高3)校领导落实学校听课制度不够严格,四年一轮的课程评估要求未全面实施等4)学校现有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系统性不够,各类数据的收集、分析、开发、共享、利用的效率不高。

自评报告、相关数据报告、专家组判断

20

6.2质量改进

质量持续改进机制还不完善,检查、评价以后的持续改进效果不明显。具体表现:(1)教学督导听课及专项检查的信息数据总结分析不够,结果反馈及问题整改尚未形成有效的闭环;(2)学校质量保障管理制度中对已有问题整改和持续跟踪检查等有关制度文件不完整,改进效果缺乏有效支撑;(3)部分学院尚未建立质量提升小循环运行机制,如抽调的试卷和毕业论文中仍有较明显的问题。

自评报告、相关数据报告、专家组判断

21

6.3质量文化

质量文化建设的举措不够实,全员教学质量意识需要加强。具体表现:(1)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的推进质量文化建设,将质量意识贯彻到教育教学各环节要求缺乏相应配套制度与有力举措2)利益相关者如学生、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及校外人员参与质量评价和反馈的合力不足,各质量保障主体的运行机制不够协调3)自下而上的五自意识,以及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质量文化氛围还不浓厚。

自评报告、相关数据报告、专家组判断

22

7.教学成效

7.1达成度

培养效果达成情况评价机制不够健全,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需要提升。具体表现:(1)培养效果达成情况评价制度和机制尚未有效形成,落实也不到位2)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毕业生在经过专业(学科)培养后,对自身专业水平总体认可度偏低,为60.78%3)学校提出国际导向、外语共核、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和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实施效果的支撑不足。

自评报告、相关数据报告

23

毕业生质量持续跟踪评价机制不健全,质量不高。具体表现:(1)毕业生质量跟踪评价制度设计不完整2)部门之间、校院之间协同不到位,用人单位及相关各方的联动机制尚待完善3)跟踪调查的科学性、系统性以及深度、广度都存在着不足。

自评报告、专家组判断

24

7.2适应度

作为学术型和应用型并举的高校,就业率和升学率偏低。具体表现:(1)就业率较低,毕业去向落实率和入职率均低于常模,个别专业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70%,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2)境内外升学率较低3)毕业生对工作现状的满意度偏低,就业质量有待提升。

自评报告、相关数据报告

25

7.3保障度

资源条件以及教学经费不足以满足高水平本科教学发展需要。具体表现:(1)学校办学空间严重不足,室内体育场馆设施不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低于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且呈下降趋势;(2)近三年生均本科实验经费和本科实习类经费均低于同类高校。

自评报告、相关数据报告

26

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存在不均衡、不合理的现象,不利于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具体表现:(1)部分专业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职称结构不均衡,实验技术教学队伍整体建设水平不高,职称和学历偏低;(2)专业间生师比不均衡,部分专业生师比过高。

自评报告、相关数据报告

27

7.4有效度

人才培养环节运行和持续改进工作仍有不足。具体表现:(1)贯穿培养方案、课程大纲、教学实施、实习实践、第二课堂、考核评价等各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不够完整、执行也不够到位2)多主体参与的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工作机制不完善,衔接不顺畅,闭环运行、持续改进的效果不明显3)毕业生在科研训练、实习实践实训、创新创业教育等环节的受益度和专业知识技能、科学思维能力、跨学科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认可度不高。

相关数据报告

28

7.5满意度

师生满意度需要提升。具体表现:(1)毕业生对母校推荐度不够高,对专业推荐度低于60%,对个人现状的整体满意度,职业发展满意度、认同度均低于60%2)在校生对学校的整体满意度低于80%3)教师对发展满意度,特别是对国际交流与培训活动,满意度偏低4)师生满意度调查机制需要系统化、常态化。

相关数据报告

三、整改目标

学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工作方针,瞄准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培养过程、教学资源与利用、教师队伍、学生发展、质量保障、教学成效等关键环节,扎实认真推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工作。通过整改2025年,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更加巩固,内涵发展、质量为先、中外合作、分类培养的办学路径更加明晰国际导向、外语共核、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更加彰显,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推进,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更加浓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更加成熟完善,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外国语大学建设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四、整改进度安排

学校整改工作分为研究部署、集中整改、整改巩固和总结提升四个阶段,整改时限为两年。

1.研究部署阶段(202312—20244月)

全面总结审核评估工作成绩,在认真分析、准确把握评估专家反馈意见和审核评估报告的基础上,全面查找影响本科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各类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存在原因和制约因素,研究整改措施和目标任务,制定《四川外国语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方案》,分解整改任务,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预期成效。整改方案经广泛征询校内各单位意见后由学校评估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校长办公会、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提交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并在学校网站上公布,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

2.集中整改阶段(20245—20254月)

对于能够在短时间整改的问题做到立行立改;对于需要一年完成的整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在集中整改时限内完成,整改成效作为学校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指标;对于需要更长时间完成的整改任务,结合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教育评价综合改革方案纳入重点建设任务,制定专项计划和实施方案,列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督查督办,确保问题清单整改任务全部落实,影响本科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和制约因素得到有效破解。

3.整改巩固阶段(20255—202510月)

通过前期整改及整改成效巩固,基本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及保障体系,将教育教学和信息反馈的整个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切因素控制起来,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有机整体。质量文化成为推动学校不断前行、不断超越的内生动力,将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管理等落实到教育教学运行、管理、服务和保障的各环节,内化为学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4.总结提升阶段(202511—202512月)

学校对照问题清单及整改目标组织检查验收,形成整改报告。全面梳理学校审核评估整改工作完成情况,全面总结审核评估整改取得的实质性效果,凝练总结整改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和特色,分析整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提出后续改进思路和计划,主动征询师生和社会的意见。提交整改报告,接受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导复查。

五、整改任务安排

(一)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机制尚需加强。具体表现:(1)部分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要求尚未充分落实,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不够2)专业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课程思政合力机制。

1.原因分析1)部分专业课程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不够,融入的课程思政内容较为浅显、生硬,少数专业课程教师教学方法与技巧较为传统,未能真正如盐化水,润物无声;(2)专业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凝聚共识协同合作的意识和深入交流互学互鉴的力度有待加强,跨学院、跨课程教学合作交流协同育人机制不够完善。

2.整改措施:1)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主体作用,强化教师自觉育人的意识,提高课程育人本领,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综合育人的教材挖掘能力、内容的有机融入能力以及教学组织能力,为课程思政培育优质教师资源;(2)深度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进一步细化课程大纲、教学内容、教案设计等;(3)加强教学研讨与教学技能培训,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课程思政的针对性与实效性;(4)进一步提炼核心课程,打造示范课程,推树一批有影响力、有代表性的专业课程,作为推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共建的核心示范课程,并做好建设观摩、示范推广工作;(5建立健全专业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交流机制,从经费保障、办公场地、人员配备、绩效考核等方面大力支持,组建多学科背景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教学团队,完善跨学院、跨课程教学合作交流协同育人机制。

3.责任分工

责任领导卢波

牵头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

协同单位:教务处、人事处(人才办公室)、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其他教学单位

4.整改时限202512月。

5.预期成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内涵,找准方向和路径,发挥多元主体作用,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交相呼应、同频共振、同向同行,推动形成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二)本科教育教学的条件保障尚需提升。具体表现:(1)办学空间利用有待于进一步优化2)年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远低于对比常模且近三年呈逐年下降趋势3)部分系和教师无固定办公场所,教室资源比较短缺,学生宿舍空间紧张。

1.原因分析1)学校地理环境特殊,山地林地占比较高,地处歌乐山,毗邻烈士墓、白公馆、蒋家院子等红岩革命旧址,因景区建设红线、学校地形、国土规划和拆迁及西校区建设超总投资概算的历史遗留问题等原因,校内空间扩建受限;(2)学校于2000年左右筹建现有新校区(西区),新校区的审批、开建在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重庆大学城之前,正好错过入驻重庆大学城的机遇;(3)学校于20215月与沙坪坝区政府签署了新校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20232月该地块调规审批通过,但由于土地征用、建设资金等原因,目前没有新的进展;(4)近三年因新冠疫情影响,教学设备购置计划未能如期完成,影响学校教育教学条件改善。

2.整改措施:1)对外积极争取上级单位及地方政府支持,开启新的调研论证工作,以筹建分校区、租借校区等方式拓展办学空间,努力为教育教学提供保障;(2)对内立足用好用活现有校区资源,全面清理、充分挖潜、认真调研,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各种财政和专项经费投入,申报储备东区学生宿舍建设项目,加强对学生宿舍、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及体育运动场所的整修和改造,提升相关公共资源的使用率和使用舒适度,全力营造本科教育教学的良好环境;(3)多方筹措资金,提高本科教学投入,逐年增加仪器设备、本科实验经费和本科实习经费投入,保证实践教学正常运行。

3.责任分工

责任领导张北坪

牵头单位:后勤基建管理处、资产管理处(招投标采购办公室)

协同单位:党政办公室(党委巡察办公室)、计划财务处、校地合作处(校友工作办公室)、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各教学单位

4.整改时限202512月达成预期整改成效,并持续开展教学条件建设。

5.预期成效:1)提高办学空间利用成效,进一步满足教学科研空间使用需求;(2)年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对比常模水平;(3)充分利用现有教学科研用房资源,统筹安排,提升共享水平,全面满足教学、教研活动需求,进一步提升师生满意度。

(三)组织编制培养方案的有关制度规定还不够完善,执行还不够到位,将OBE理念有效落实到专业和课程建设上尚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1)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的反向设计逻辑关系及支撑关联矩阵有待做进一步梳理和有效实施2)个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少五育并举或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方面的明确表述。

1.原因分析1)学校专业多为文科类专业,文科类专业和课程往往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难以完全按照预设的学习成果进行统一设计;(2)在目标矩阵支撑对应上,学校专业不如理工农医类专业明晰,较多条目存在一对多多对一的情形;(3)学校专业学生学习成果评估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偏差,难以准确衡量和评估;(4)个别专业与社会需求直接对接不够紧密,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参与培养方案设计尚不够深入。

2.整改措施:1)对现有本科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修订、完善,进一步加强培养方案相关文件的修订与执行;(2)开展2025版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积极对教师、学生、行业企业、兄弟院校进行广泛调研,提升反向设计力度;(3)强化OBE理念宣传,进一步梳理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增强支撑力度;(4)在新版培养方案修订时,确保每个专业均明确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责任分工

责任领导严功军

牵头单位:教务处

协同单位:各教学单位

4.整改时限202512月。

5.预期成效:1)增强相关管理制度体系的科学性,提高执行力度;(2)加强培养方案反向设计,提升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3)进一步贯彻OBE教学理念,提升育人成效;(4)提高培养方案等相关文本表述的精准性。

四)专业发展不平衡,部分专业建设能力不足。具体表现:(1)部分非通用语专业、部分非语言类专业课程资源不足,教学设施不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不够2)部分专业师资的现有力量难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1.原因分析1)学校非通用语专业国内布点不多,学科专业层次较低,多无硕士点,这些专业的教材数量有限且已出版的部分教材年份久远,更新不足;(2)非通用语往往具有高度的地域性和文化特异性,在线教学资源开发的复杂性和成本较高,具有区域国别特色的实践场所等专业教学设施和实习基地建设和开发不足;(3)近年来,学校非语言类专业发展较快,这些专业相对于传统外语类专业,在师资储备、课程资源、实习基地等方面都需要长期建设。

2.整改措施:1)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联动,进一步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2)积极争取中央及地方支持,统筹安排校内资源,加大对办学资源相对不足的非通用语专业和非语言类专业建设支持力度;(3)强化非通用语日常教学资源积累与成果转化,出版自编教材;(4)加强与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合作,共同开发和利用优质在线教学资源;(5)积极与各类组织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非通用语专业和非语言类专业学生提供更全面和多元的实践基地;(6)修订学校人才引进、师资培养培训制度,加大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

3.责任分工

责任领导严功军

牵头单位:教务处

协同单位:人事处(人才办公室)计划财务处、各教学单位

4.整改时限202512月。

5.预期成效:1)推动学校一体化联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有效运行;(2)统筹内外部资源,加大对非通用语专业和部分非外语专业建设的投入,及时出版自编教材,提升在线教学资源数量和质量,新建实习基地,补齐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条件短板,加强专业内涵建设;(3)修订师资管理制度,有计划补充部分专业师资,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五)实践教学能力和覆盖面有待提升。具体表现:(1)学生毕业论文以实践性工作为基础的比例偏低;(2)实验、实习经费较低,生均本科实验经费和生均本科实习经费低于所选常模3)毕业生实习实践实训受益度相对较低62.25%),在校生实习实践满意度低,对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指导、场地及设备满意度均低于80%

1.原因分析1)学校毕业论文选题以学生研究兴趣为主,未硬性规定以实践性工作为基础的占比;(2)由于新冠疫情影响等原因,学生实习实践实训的机会减少;(3)学校实习实训场地有限。

2.整改措施:1)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完善激励保障与督导考核措施,引导学院有效提升以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工作为基础的毕业论文比例;(2)提高教师对实习实践的重视程度;(3)提高学生实验、实习经费,保障实验、实习效果;(4)优化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对接毕业要求修订实践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过程性指导和评价,提升学生满意度。

3.责任分工

责任领导严功军

牵头单位:教务处

协同单位:计划财务处、各教学单位

4.整改时限202512月。

5.预期成效:学生毕业论文以实践性工作为基础的比例达到50%,提高生均本科实验经费和生均本科实习经费,加强实践教学过程性指导和评价,提升学生满意度。

(六)实践教学条件不足。具体表现:(1)实验室数量不足,部分仪器设备更新不及时;(2)学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共建实践基地比较薄弱。

1.原因分析:1)学校经费和场地有限;(2)受新冠疫情影响,部分实验室建设项目和仪器设备更新较慢;(3)受银校合作项目进度放缓影响,原计划2023年执行的多个项目延期;(4)共建实习基地的深度合作程度不够。

2.整改措施:1)统筹教育资源,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力度,强化管理,改善软硬件设施设备;(2)着力推动相关银校合作项目的执行;(3)加强学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共建实践、实训基地;(4)以项目为引导,积极调动学院对现有实践教学条件进行充分挖掘和提档升级。

3.责任分工

责任领导严功军

牵头单位:教务处

协同单位:网络信息中心、计划财务处、资产管理处(招投标采购办公室)、各教学单位

4.整改时限202512月。

5.预期成效:1)建设一批实验实训平台,新增云桌面实验室、智慧语言实验室;(2)改造现有实验室设备,预计完成9间公共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更新,完成220间公共多媒体教室更新升级;(3)提升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合作成效。

(七)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不够深入,课堂教学使用的方法与手段较为传统。具体表现:(1)课程大纲体现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程度不够2)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不够。

1.原因分析:1)课程大纲中对数字化教学手段运用的设计相对薄弱;(2)教改研究数字化专项的数量偏少,示范引领作用还未充分发挥;(3)学校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和智慧教室设备设施及智慧化辅助教学软件系统深度培训较少,师生应用能力和水平不足。

2.整改措施:1)进一步强化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理念,将数字化教学有机融入课程大纲编制,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设计,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有机融合;(2)加大学校教改立项对数字化专项的倾斜和支持力度,鼓励教师主动探索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充分融合,创新教学模式;(3)有针对性地强化教师高效运用信息技术和创新教学方式能力的训练,持续推进教师实验室教学设备使用培训,提高课堂教学的数字化应用水平。

3.责任分工

责任领导严功军

牵头单位:教务处

协同单位:网络信息中心、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各教学单位

4.整改时限202512月。

5.预期成效:1)完善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强化数字化教学的应用,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设计;(2)学校教改立项的数字化专项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示范引领教学模式创新;(3)有针对性地强化教师高效运用信息技术和创新教学方式能力的训练,持续推进教师实验室教学设备的使用培训,提高课堂教学的数字化应用水平。

(八)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其实践效果不够突出。具体表现:(1)本科生生均课程门数为0.11门,资源不够丰富,低于所选常模2)与行业企业共建、共同讲授的课程数低于语言类高校常模3)高水平教学成果不足。

1.原因分析:1)学校尚无学科满足上级有关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条件,现有卓越人才和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均属于校级层面的探索与尝试;(2)学校外语类专业较多,单门学分较大(如8学分/门、10学分/门、甚至12学分/门)的课程比较多,课程门数偏少;(3)学校资源条件有限,与行业企业等合作的机制尚有待完善;(4)改革创新成果培育、总结提炼有待加强。

2.整改措施:1)持续深化1368新文科卓越涉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发挥歌乐书院的示范作用,不断完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2)引入外部优质资源,不断提升优质课程规划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打造更多金课;(3)围绕新文科建设需要,持续推进优秀、特色教材建设;(4)加强高水平教学成果的培育,激发教师(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和高职称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热情,力争在高水平教学成果上实现新突破。

3.责任分工

责任领导严功军

牵头单位:教务处

协同单位:招生就业处、校地合作处(校友工作办公室)、各教学单位

4.整改时限202512月。

5.预期成效:11368新文科卓越涉外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完善,培养成效更加明显;(2)积极引入外部资源,增加共建课程数量;(3)有针对性加强教学改革和成果培育,力争获得更多高显示度教学成果奖。

(九)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要强化。具体表现:(1)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人数较少2)毕业生创新创业教育受益度偏低,为65.69%,得分为3.81

1.原因分析:1)全校师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氛围还不够浓厚;(2)教师科研和学生创新创业结合度不高;(3)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载体和平台还不多。

2.整改措施:1)加强学生发展规划引导,出台政策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2)优化双创教育管理,畅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渠道,着力加强创新活动载体和平台建设,将双创教育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

3.责任分工

责任领导严功军

牵头单位:教务处

协同单位:招生就业处、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团委、科研处、各教学单位

4.整改时限202512月。

5.预期成效:更多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学业规划大赛学习共同体项目,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十)创新创业教育成效不明显。具体表现:(1)本科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获得高级别奖项较少,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数低于全国常模和语言类高校常模2)在校学生创业项目及参与人数较少,20212022学年创业项目10项,参与学生数66人。

1.原因分析:1)学生和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还有待提升;(2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项目孵化不够;(3)学生结合创新创业项目自主联系、落地的难度较大,导致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成果不突出。

2.整改措施:1)健全学生参加双创活动的机制,加大引导、选拔力度,统筹内外部优质教育资源,鼓励教师推进科研反哺教学应用,帮助学生取得更多、更优质的成果;(2)加大双创教育经费投入,为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提供有效支持,专项打造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对获国家级奖项的项目给予奖励和孵化支持;(3)鼓励成立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支持开展创新创业校级模拟竞赛、专业培训等;(4)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融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确定项目、优化项目,同时学校在实践场地、内容等方面提供必要保障。

3.责任分工

责任领导严功军

牵头单位:教务处

协同单位:招生就业处、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团委、各教学单位

4.整改时限202512月。

5.预期成效:1)力争创新创业竞赛高级别奖项获得突破;(2)全校师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氛围有效改善,创业项目参与人数不断增加。

(十一)高水平教学资源建设成效不明显。具体表现:(1)与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办学定位相匹配的智慧教室、智能实验室不足2)科研成果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渠道不够畅通。

1.原因分析:1)学校空间利用受限,较难增加办学场地,不能有效满足新智慧教室和实验室建设的要求,难以对实验室建设进行整体设计和集中建设;(2)受银校合作项目进度放缓影响,部分信息化建设项目延期;(3)科研成果转化成有效教学资源的机制还不完善。

2.整改措施:1)合理调整智慧教室和实验室布局,适应不同学科和研究领域的需求,保持现有资源总体稳定的同时提高空间使用效率,主动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教育4.0时代的智慧、智能教学科研环境建设,逐步夯实课堂教学及其他教学活动的基础,推动形成泛在化学习新环境;(2)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化优质教学资源的机制,引导教师吸引优秀学生进团队、进课题、进实验室,同时激励教师结合自身科研优势,主动参与一流课程、一流教材、一流案例等教学资源建设。

3.责任分工

责任领导严功军

牵头单位:教务处

协同单位:网络信息中心、科研处、相关科研机构

4.整改时限202512月。

5.预期成效:1)合理安排教室和实验室资源使用时间,确保现有空间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2)加快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形成泛在化学习的环境基础;(3)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化优质教学资源的机制。

(十二)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措施不够有力。具体表现:(1)学校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引导、鼓励性文件制度没有形成有效体系2)基层教学组织教研活动形式单一,教研成果激励力度不够大3)学校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专项培训效果有限。

1.原因分析1)教学、科研、人事等单位在制度建设上的合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引导与激励教师能力提升的制度相互衔接不够;(2)受新冠疫情、教学单位场地缺乏等因素制约,线下教研活动组织开展受到影响;(3)对教研活动的引导与激励机制不够健全;(4)学校对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的系统规划和整体设计不够,培养和发展的针对性和科学性需进一步增强。

2.整改措施:1)以深化新时代教师评价改革为牵引,持续修订完善教学科研制度,加强各单位在制度建设上的联动,完善博士后、嘉陵青年学者、嘉陵优秀学者、嘉陵特聘学者、专职科研人员等的遴选、管理和考核制度,加强分类激励和引导;(2)建设虚拟教研室,支持教研室跨学院、跨学校开展活动,适当配备活动经费,明确激励措施,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促进各基层教学组织高质量发展,加强教学成果的培育和认定,将其纳入评优评奖、职称评审和岗位考核等工作;(3)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多途径了解教师培训实际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联合学生、教务、人事等部门及学院,打造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培训联合体和校院教师发展共同体,推动学院做好传帮带,帮扶教学科研能力偏弱的年轻教师,结合学校定位和办学特点,开展针对性强、效果好、点面结合的常态化培训和个性化能力提升服务。

3.责任分工

责任领导郑白玲

牵头单位:人事处(人才办公室)

协同单位:教务处、科研处、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相关科研机构、各教学单位

4.整改时限202512月。

5.预期成效:1)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制度举措更加系统科学,相互衔接更加精准,激励成效更加明显;(2)基层教学组织更加丰富,形成富有凝聚力、开放共享的基层教学组织文化;(3)根据教师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通过科学设计,构建完善培养体系,助力教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锤炼专业素养,培育高尚师德,强化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信息素养水平。

(十三)教学投入的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具体表现:(1)落实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需持续完善2)主讲本科生课程的教授比例不够高3)教授、副教授担任专业负责人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低于常模。

1.原因分析:1)引导与鼓励、考核与约束教授和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举措还不够具体明确,落实不够到位;(2)部分教授因访学研修、培训或管理任务较重等原因不能完成本科生授课任务;(3)学校所有非外语专业的专业负责人均由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担任,但部分非通用语专业没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导致比例偏低。

2.整改措施:1)严格落实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定期梳理未能为本科生授课的教授、副教授名单并及时处理,定期开展专项督查;(2)将为本科生授课纳入教授和副教授的岗位聘任、职称评审、聘期考核等,建立非本科教学单位教授的柔性管理机制,每学年由教学单位为柔性管理的教授安排授课任务;(3)实施专业双负责人制度,聘请相邻、相近专业高职称教师或所在学院领导作为双负责人之一,加强非通用语种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3.责任分工

责任领导郑白玲

牵头单位:人事处(人才办公室)

协同单位:教务处、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相关科研机构、各教学单位

4.整改时限202512月。

5.预期成效:1)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落实到位,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主动性不断提高;(2)建立非本科教育教学单位教授纳入本科教学单位柔性管理的机制,每学年为柔性管理的教授安排授课任务,主讲本科生课程的教授比例进一步提升;(3)教授、副教授担任专业负责人的比例显著提升。

(十四)各专业之间教师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1)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发展整体规划不明晰,引领不够2)教师队伍分类管理与分类评价机制不够完善3)专任教师海外培训进修整体比例偏低。

1.原因分析:1)青年教师培训培养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和学院,相互衔接有待进一步加强;(2)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发展仍在不断尝试和推动中;(3)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专任教师海外培训进修活动受限。

2.整改措施:1)认真落实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师资队伍发展专项规划,深化新时代教师评价改革,将青年教师发展纳入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学院的年度重点工作,促进青年教师成长;(2)深化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分类认定与评价、教师职称分类评审等改革,主动了解各学科、各专业教师发展需求,探索和创新分类管理与分类评价新机制;(3)引导教师用好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和重庆市教委政策资源,修订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激励专任教师赴国(境)外交流、访学、参加国际会议、国际合作研究等,提升其国际视野和学校国际影响力。

3.责任分工

责任领导郑白玲

牵头单位:人事处(人才办公室)

协同单位: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科研处、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各教学单位

4.整改时限202512月。

5.预期成效:1)以统筹规划为保障、以二级单位为依托、以全面培训为抓手,更好统筹全校青年教师培养发展和能力提升,推动青年教师在学术领域、行业领域以及各级各类会议、赛事中创造佳绩;(2)持续优化教学科研成果认定与奖励、岗位聘任与考核、职称评审等制度,进一步创新教师多赛道发展,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3)多举措鼓励教师出国培训研修,具有海外经历的专任教师占比稳步提升,教师国际化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五)学生学术科研能力培养不够。具体表现:(1)近三年本科生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公开发行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逐年下滑,低于所选常模数2)学生对自身跨学科思维认可度较低,为65.2%3)科研训练受益度相对较低,为61.76%

1.原因分析:1)因新冠疫情,学校在线授课比例增加,学生外出调研、数据采集等存在困难,学生发表论文数量有所下降;(2)学校学科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主,学生受传统文科思维影响较深,跨学科素养不足。

2.整改措施:1)做好本科生校级科研项目立项工作,提高立项率,对预期成果为论文的项目给予支持;(2)将吸纳学生参与项目研究作为校级科研项目评审、考核的重要条件,引导教师吸纳学生参与科研项目;(3)增加选修课程中跨学科课程的比重,鼓励学生跨学院跨专业选课。

3.责任分工

责任领导王仁强

牵头单位:科研处

协同单位:教务处、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各教学单位

4.整改时限202512

5.预期成效:1)本科生校级科研项目立项数量不断提升,本科生发表论文数量逐步上升,学生的科研参与度明显提高;(2)持续增加跨学科选修课,学生跨学院跨专业选课人数稳步提升。

(十六)美育、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不高,学生对美育、劳动教育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学生评价的满意度分别为77%78%

1.原因分析:1)学生劳动实践教育载体和活动还不够丰富;(2)针对学生日益增长的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需求,学校整合资源、联动发展还不够,面向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美育实践活动数量不够多、内容不够丰富。

2.整改措施:1)将学生参与实践情况纳入培养方案、教师指导实践情况纳入考核;(2)加大资源支撑,加大对劳动实践、美育实践活动的资金、师资保障,积极协调社会各方资源,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保障;(3)依托团组织、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劳动和美育实践活动,扩大活动覆盖面;(4)开展文明寝室创建评选,加大勤工助学力度,为学生创造更多劳动实践教育机会。

3.责任分工

责任领导严功军

牵头单位:教务处

协同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团委、各教学单位

4.整改时限202512月整改到位,并长期坚持

5.预期成效:美育、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学生对美育劳动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学生参与劳动和美育实践教育机会更多,劳动意识和能力增强。

(十七)教育教学国际化水平有待提升。具体表现:(12022年,在学期间赴国(境)外高校访学的学生数占在校生数的比例为0.26%,低于语言类高校常模2)学生出国出境升学率为7.17%3)学生在国际交流活动中的参与度为6%4)来华留学生规模偏小。

1.原因分析:1)新冠疫情导致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受阻,学生出国(境)困难,且部分国(境)外合作高校暂停学生接收工作,导致赴国(境)外访学的学生数量急剧下降;(2)签证难、安全问题、经济下行等客观原因导致毕业生出国意愿及信心受阻受限;(3)国际交流活动大幅缩减,且参与人数受限,学生在国际交流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4)国际学生无法入境,来华留学工作严重受限,再加上学校留学生宿舍床位数较少,学校全英专业/课程和就读专业受限,影响了国际学生招生。

2.整改措施:1)加大力度拓展渠道开拓项目,加强对四川外国语大学学生留学基金的宣传;(2)针对学生出国(境)升学率低,鼓励各学院将开展出国(境)升学/就业项目纳入人才培养计划;(3)针对学生在国际交流活动中的参与度低,鼓励各学院尤其是非外语学院举办各类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提升学生国际交流活动参与度,营造校园国际化氛围;(4)针对来华留学生规模偏小,扩大学校全英专业/课程建设力度,拓展夏令营等短期团组,增加留学生数量。

3.责任分工

责任领导苟朝莉

牵头单位: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

协同单位: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各教学单位

4.整改时限202512月。

5.预期成效:1)学生在读期间赴国(境)外高校访学的学生数占在校生数的比例高于语言类高校常模;(2)学生出国(境)升学率逐年提升;(3)学生在国际交流活动中的参与度不断提升;(4)留学生规模提升至年均300人次。

(十八)学校就业服务工作需要加强。具体表现:(1)全过程就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2)全员就业服务格局尚需加强;(3)学校对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不足,学生自身职业规划能力认可度为52.45%

1.原因分析: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与地方产业布局、行业发展定位及经济形势和经济环境的改变结合不够紧密,实效性有待加强;(2)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主要由校内就业工作部门和学工队伍承担,专业教师参与不够,部分教师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动力不足,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结合不够紧密;(3)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需更及时掌握市场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

2.整改措施:1)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念,打造全员就业服务格局,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专任教师等群体在就业服务中的作用;(2)用好科研助理岗位,为临时就业需求学生提供帮扶;(3)加强校内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大行业导师参与就业指导的力度。

3.责任分工

责任领导严功军

牵头单位:招生就业处

协同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各教学单位

4.整改时限202512月达成预期整改成效,并不断强化就业服务格局、提升学生职业规划能力。

5.预期成效:1)逐步形成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参与度,持续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就业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学业+职业的贯通发展目标;(2)通过实习实践和科研助理等政策性岗位,帮助学生认知职业世界,增强职业规划能力;(3)逐步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就业指导实效,逐渐扩充行业导师队伍,邀请行业导师入校举办讲座,拓宽毕业生的职场视野,提升求职信心及技能。

(十九)质量管理相关制度的建设与落实不够到位,信息技术赋能教学质量管理不足。具体表现:(1)学校质量标准与管理制度修订不及时,如21个现有质量标准中50%以上为20149月制定,不能有效支撑学校新文科建设的需要2)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的协调性需要加强,个别学院尚无院级教学督导员,教师对教学督导作用认可度不高3)校领导落实学校听课制度不够严格,四年一轮的课程评估要求未全面实施等4)学校现有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系统性不够,各类数据的收集、分析、开发、共享、利用的效率不高。

1.原因分析:1)学校目前的质量管理还是较为传统的教学过程质量管理的思维和模式,未能有效整合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通过系统性的管理和持续改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统筹落实保障机制不完善;(2)教学管理人员更多忙于事务性管理,对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发展的投入精力不足,理论研究与实践水平不够高;(3)教学质量监测人员主要工作精力放在人才培养效果及日常教学常态监测,对领导听课制度的督办方式方法较为单一;(4)校院两级教学管理队伍统筹建设不够,学院教学管理人员事务性工作较多、压力较大,对学校教育教学顶层设计的贯彻实施力度不够;(5)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数字化探索与投入不足,跨部门系统平台的数据共享共用有待完善,质量评价反馈持续改进整体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统筹推进、持续改进的效果不够明显。

2.整改措施:1)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办学理念,提升质量文化建设的高度,统筹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改进;(2)结合新文科人才培养目标,对学校现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及时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并严格落实,将制度建设转化为学校治理与人才培养效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3)健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把学校各部门、各环节与教育教学质量有关的质量管理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将教学和信息反馈的整个过程中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一切因素控制起来,形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4)优化教学督导队伍结构,健全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协同机制,进一步明确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的分工,提升教学督导效能;(5)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保障综合数据共享系统,提高质量保障信息采集、整合、分析和反馈的系统化程度,为学生学、教师教、管理者管理服务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

3.责任分工

责任领导严功军

牵头单位:教育规划与评估研究

协同单位:教务处、党政办公室(党委巡察办公室)、网络信息中心、各教学单位

4.整改时限202512月整改到位,并长期坚持。

5.预期成效:1)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的理念更加明确,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全面融入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工作更加协同,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3)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规章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实效性明显提升。

(二十)质量持续改进机制还不完善,检查、评价以后的持续改进效果不明显。具体表现:(1)教学督导听课及专项检查的信息数据总结分析不够,结果反馈及问题整改尚未形成有效的闭环;(2)学校质量保障管理制度中对已有问题整改和持续跟踪检查等有关制度文件不完整,改进效果缺乏有效支撑;(3)部分学院尚未建立质量提升小循环运行机制,如抽调的试卷和毕业论文中仍有较明显的问题。

1.原因分析:1)贯彻落实OBE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教学督导检查结果反馈及改进效果较为松散和薄弱,评价反馈持续改进的系统制度和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和完善,统筹推进、持续改进的效果不明显;(2)学校质量保障管理制度中有关评价、反馈、整改和跟踪的制度文件不完善;(3)学院教学质量评价保障的小循环机制不健全。

2.整改措施:1)落实OBE理念,完善持续改进成效的评价制度和机制,强化各类教育教学检查、督导、评价结果的分析应用与再评价;(2)通过激励和督导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在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地位,使质量提升小循环切实有效运行,与学校质量提升大循环协调运行。

3.责任分工

责任领导严功军

牵头单位:教育规划与评估研究

协同单位:教务处、各教学单位

4.整改时限202512月达成预期整改成效,并不断完善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5.预期成效:1OBE理念深入人心,校院层面评价反馈持续改进的制度和机制有效建立和完善,加大教学督导过程性评价及持续改进效果评价,质量改进的靶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明显增强;(2)学校质量保障管理制度尤其是评价、反馈、整改和跟踪的制度文件健全完善,能有效支撑改进效果;(3)学院在教学质量保障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主体作用不断加强,质量提升的小循环机制有效运行,与学校质量提升大循环协调运行。

(二十一)质量文化建设的举措不够实,全员教学质量意识需要加强。具体表现:(1)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的推进质量文化建设,将质量意识贯彻到教育教学各环节要求缺乏相应配套制度与有力举措2)利益相关者如学生、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及校外人员参与质量评价和反馈的合力不足,各质量保障主体的运行机制不够协调3)自下而上的五自意识,以及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质量文化氛围还不浓厚。

1.原因分析:1)质量文化配套制度建设还不完善,执行需要加强;(2)多元质量评价机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待提升,质量共同体意识不强;(3)追求卓越,争创一流质量提升激励机制尚不健全。

2.整改措施:1)进一步健全学校质量文化建设制度,强化质量文化的教育、宣传和落实;(2)加强各种质量管理主体的协调,解决好质量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持之以恒推进以川外品牌为引领的教育教学质量文化建设。

3.责任分工

责任领导严功军

牵头单位:教育规划与评估研究

协同单位:教务处、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各教学单位

4.整改时限202512月达成预期整改成效,并持续开展质量文化建设。

5.预期成效:1)强化质量意识的各种培训、工作坊、教学研讨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教师自觉、自律、自省、自查、自纠的质量意识不断提升,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质量文化氛围愈加浓厚;(2)坚持校领导接待日、年级长大会、学生评教、教师同行评教、教师满意度调查、第三方机构调查等质量文化建设举措,建立健全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校外人员等利益相关者参与教学评价的长效机制,构建形成校内外多主体参与的教学评价及反馈的合力。

(二十二)培养效果达成情况评价机制不够健全,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需要提升。具体表现:(1)培养效果达成情况评价制度和机制尚未有效形成,落实也不到位2)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毕业生在经过专业(学科)培养后,对自身专业水平总体认可度偏低,为60.78%3)学校提出国际导向、外语共核、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和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实施效果的支撑不足。

1.原因分析:1)评价标准和方法有待深入研究和科学设计,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执行;(2)受科技进步、就业市场变化、社会认知偏差、国际国内大环境等影响,外语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面临发展瓶颈;(3)国际化办学资源、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有待加强,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结合度还有待提高,教学方法与手段还需进一步革新。

2.整改措施:1)依据学校办学定位,进一步明确能够反映各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强化学术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完善各培养环节质量标准并落实到位;(2)开展培养目标达成情况分析,加强人才需求调研,将调研结果有效运用到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3)规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标准等要求,使专业培养要求与学校定位和社会需求相契合,提升教学过程质量和教学实施效果。

3.责任分工

责任领导严功军

牵头单位:教务处

协同单位:教育规划与评估研究院、各教学单位

4.整改时限202512月。

5.预期成效:1)培养效果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更加完善;(2)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学生对专业水平的总体认可度不断提升;(3)人才培养定位更加准确,办学特色和成效更加明显。

(二十三)毕业生质量持续跟踪评价机制不健全,质量不高。具体表现:(1)毕业生质量跟踪评价制度设计不完整2)部门之间、校院之间协同不到位,用人单位及相关各方的联动机制尚待完善3)跟踪调查的科学性、系统性以及深度、广度都存在着不足。

1.原因分析:1)学生毕业后存在信息中断或变更情况,获取灵活就业和境外升学就业的毕业生真实发展信息较为困难;(2)部分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毕业初期就业情况和职业发展情况信息不全面、不及时,导致获取毕业生真实就业和发展信息滞后;(3)部分跟踪调查信息存在碎片化现象,结果反馈未能做到及时、全面、协同,与学校招生、培养和就业工作脱节

2.整改措施:完善毕业生质量持续跟踪评价机制,构建制度化、体系化、常态化的运行机制,明确校院两级各实施主体间的职责及协调配合机制,进一步拓展毕业生跟踪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优质办学资源。

3.责任分工

责任领导严功军

牵头单位:招生就业处

协同单位:校地合作处(校友办公室)、各教学单位

4.整改时限202512月达成预期整改成效,并不断完善毕业生质量持续跟踪评价机制。

5.预期成效:1)强化各方联动,逐步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库建设;(2)强化校内外协同,持续完善毕业生质量跟踪评价机制;(3)强化校企合作,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办学意见,逐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匹配度。

(二十四)作为学术型和应用型并举的高校,就业率和升学率偏低。具体表现:(1)就业率较低,毕业去向落实率和入职率均低于常模,个别专业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70%,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2)境内外升学率较低3)毕业生对工作现状的满意度偏低,就业质量有待提升。

1.原因分析:1)受新冠疫情、双减政策及国际局势等影响,教育培训行业、跨境电商受冲击,对学校毕业生就业影响较大;(2)新冠疫情导致学校学生出国(境)比例降低,升学率较低;(3)作为外语院校,学校近60%生源为重庆生源,这部分毕业生留渝工作意愿强烈,而重庆吸纳外语尤其非通用语种毕业生的能力远不如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且工资水平与发达地区也有一定差距。

2.整改措施:1)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加大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力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强化全员就业服务格局,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专任教师等群体在就业服务中的作用,多措并举提高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和对就业工作的满意度;(2)加大对外合作交流力度,强化政策引领和制度激励,提升学生境内外交流积极性;(3)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健全专业设置制度,形成科学、严谨、及时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3.责任分工

责任领导严功军

牵头单位:招生就业处

协同单位:教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各教学单位

4.整改时限202512月达成预期整改成效,并不断提高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和就业满意度。

5.预期成效:1)多措并举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形成党政班子、专任教师、辅导员、班导师、系友校友、就业创业导师全员参与的就业格局,逐步提高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和对就业工作的满意度;(2)加大对外合作交流力度,提升学生国内外升学率;(3)逐步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主动对接国家需求,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

(二十五)资源条件以及教学经费不足以满足高水平本科教学发展需要。具体表现:(1)学校办学空间严重不足,室内体育场馆设施不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低于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且呈下降趋势;(2)近三年生均本科实验经费和本科实习类经费均低于同类高校。

1.原因分析:1)学校于2000年左右筹建现有新校区(西区),新校区的审批、开建在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重庆大学城之前,正好错过入驻重庆大学城的机遇;(2)学校地处歌乐山,毗邻烈士墓、白公馆、蒋家院子等红岩革命旧址和歌乐山景区,由于景区建设红线以及学校地形林地占比较高等原因,校内再建受到限制;(3)国土规划、拆迁等多种因素导致校区扩建推进较缓慢;(4)受经费来源渠道较单一、新冠疫情、仪器设备使用周期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学校仪器设备、实验实习等方面的投入整体上不足,个别年份有所下降。

2.整改措施:1)做好资源统筹,优化办学空间,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场地利用率,教学资源优先保障人才培养需要;(2)多途径筹措教学资金,做好经费预决算,提升经费使用效能;(3)对实验实习开展专项调研,提高相关经费额度,保证学生学习效果。

3.责任分工

责任领导张北坪

牵头单位:资产管理处(招投标采购办公室)

协同单位:后勤基建管理处、计划财务处、教育规划与评估研究院、教务处、体育部、校地合作处(校友办公室)、其他教学单位

4.整改时限202512月达成预期整改成效,并持续优化办学空间,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增加经费投入。

5.预期成效:1)积极争取上级单位及地方政府支持校区扩建,对筹建分校区、租借校区等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努力拓展办学空间;(2)内部挖潜用好用活现有资源,进一步加强对现有资源的全面清理,引入先进的资源管理系统,优化教学资源调度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资源使用,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对学生宿舍、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体育运动场所等进行整修和改造,提升相关公共资源的使用率和使用舒适度;(3)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各种财政和专项经费投入,申报储备东区学生宿舍建设项目,积极寻求与产业界、研究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的合作,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和技术支持,优化财务预算和资源配置,确保学校资源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学条件首先满足本科需要。

(二十六)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存在不均衡、不合理的现象,不利于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具体表现:(1)部分专业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职称结构不均衡,实验技术教学队伍整体建设水平不高,职称和学历偏低;(2)专业间生师比不均衡,部分专业生师比过高。

1.原因分析:1)学校开设的部分非通用语专业全国学科分布点少,师资存在全国性短缺现象,加之非通用语国内培养资源不够充足、国外培养周期较长等原因,加大了教师学历提升难度,影响了教师成长速度;(2)从事实验技术的教师人数较少,学历偏低,影响其职称和整体建设水平;(3)学校专任教师总体编制受限,部分新办专业教师人数不足,影响了学校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师资力量补充较为缓慢。

2.整改措施:1)开展非通用语种专业专任教师发展情况分析,引育并举,加强非通用语师资队伍建设;(2)加大实验技术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加强校内外培训,提升实验技术教师专业能力和学历职称;(3)提高人才引进的精准度,根据生师比分配引进指标,对新办专业和师资紧缺专业加大人才引育力度,选聘行业导师和外聘教师,逐步补充各专业师资队伍力量,不断优化各专业生师比和师资队伍结构。

3.责任分工

责任领导郑白玲

牵头单位:人事处(人才办公室)

协同单位: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各教学单位

4.整改时限202512月。

5.预期成效:1)非通用语种师资队伍进一步建强,紧缺师资进一步配齐,实验技术教师进一步发展,各专业教师队伍的职称和学历结构不断优化,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2)生师比较高专业个数逐年减少,各专业生师比进一步均衡。

(二十七)人才培养环节运行和持续改进工作仍有不足。具体表现:(1)贯穿培养方案、课程大纲、教学实施、实习实践、第二课堂、考核评价等各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不够完整、执行也不够到位2)多主体参与的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工作机制不完善,衔接不顺畅,闭环运行、持续改进的效果不明显3)毕业生在科研训练、实习实践实训、创新创业教育等环节的受益度和专业知识技能、科学思维能力、跨学科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认可度不高。

1.原因分析:1)质量标准体系修订不够及时,学院落实质量标准的力度不够,标准执行参差不齐;(2)多主体参与的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工作制度还不完善,影响运行实效和持续改进效果;(3)对人才培养重点环节和高阶能力的标准及评价机制还不健全;(4)学生参与科研训练和科研实践的机会偏少。

2.整改措施:1)梳理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按照OBE理念,修订完善标准体系有关文件,提高学院教学管理水平,确保质量标准落实到基层教学各个环节;(2)完善多主体参与的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制度,健全相关机制,特别是提高质量评价的科学性,打通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的最后一公里;(3)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强化人才培养重点环节,加强高阶能力培养;(4)建立鼓励校级科研项目吸纳学生参与的机制,进一步做好本科生科研项目立项工作。

3.责任分工

责任领导严功军

牵头单位:教务处

协同单位:教育规划与评估研究院、科研处、招生就业处、团委、各教学单位

4.整改时限202512月。

5.预期成效:1)完成学校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相关文件的修订,并指导学院完善实施细则,确保落实到位;(2)修订完善多主体参与的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制度,健全相关运行机制,提升持续改进效果;(3)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提升学生高阶能力,增强学生获得感和认可度;(4)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机会增加,本科生科研项目立项数量和质量提升。

(二十八)师生满意度需要提升。具体表现:(1)毕业生对母校推荐度不够高,对专业推荐度低于60%,对个人现状的整体满意度,职业发展满意度、认同度均低于60%2)在校生对学校的整体满意度低于80%3)教师对发展满意度,特别是对国际交流与培训活动,满意度偏低4)师生满意度调查机制需要系统化、常态化。

1.原因分析:1)受新冠疫情、双减政策、中美贸易摩擦、俄乌战争及地缘政治等影响,语言类高校和专业发展受冲击和影响较大,导致毕业生满意度和认同度不高;(2)新冠疫情限制了学生线下学习和活动的开展,加上学校办学空间不足,学生学习、住宿等条件有限,导致在校生的满意度不高;(3)新冠疫情导致多数教师国际交流与培训活动无法开展,加上部分教师因公出访手续流程时限性及繁琐性原因,导致满意度偏低;(4)针对师生满意度的调查还没有形成系统化和常态化的调研机制。

2.整改措施:1)建立健全师生满意度调查的常态化机制,畅通质量信息跟踪反馈渠道,及时发现问题,多途径解决师生关切问题;(2)加强学工队伍建设,提升学生工作信息化水平,优化学生管理服务机制,坚持每月举办一次校领导接待日,畅通渠道,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诉求和困难;(3)关注教师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3.责任分工

责任领导严功军

牵头单位:教育规划与评估研究

协同单位:人事处(人才办公室)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招生就业处、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各教学单位

4.整改时限202512月达成预期整改成效,并持续优化师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师生满意度。

5.预期成效:1)毕业生工作整体满意度、职业发展满意度、认同度和对母校及专业的推荐度不断提高;(2)在校生对学校的整体满意度不断提升;(3)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显著提升,对发展的满意度不断提高;(4)基本建构起校内外联动、常态化的师生满意度调查机制,畅通满意度调查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师生满意度。

六、整改工作机制

(一)组织领导

1.整改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其他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负责人为小组成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

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为:负责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实施;审定学校审核评估整改方案、中期检查报告、整改报告等重要材料;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指导、监督和检查审核评估整改工作的进展情况;审议、协调和决策审核评估整改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政策措施;落实审核评估整改工作经费,为审核评估整改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

2.整改工作办公室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整改办,设在教育规划与评估研究院,分管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教育规划与评估研究院负责人任副主任,相关人员为成员。

整改办的职责为:贯彻落实学校审核评估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的决定;制定学校审核评估整改方案部署整改任务明确工作进度;与上级部门对接协调整改工作相关事宜;组织协调并督促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按要求完成各阶段整改任务;负责整改工作检查、总结、评价等。

3.整改督查督办工作组

整改领导小组下设整改督查督办工作组(简称督办组),学校纪委书记任组长,纪检监察室主任任副组长,抽调相关专家为督办组成员。

督办组的职责为:贯彻落实学校审核评估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的决定;根据整改任务分工,督查整改事项落实情况,组织开展阶段性或专项督查督办活动,提出督办意见。

(二)整改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使命担当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审核评估整改工作,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把审核评估整改工作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党政一把手作为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应认真履行整改职责充分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集体智慧和团队力量,高标准严要求持续工作,确保各项整改工作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2.加强协同合作,扎实推进落实

审核评估整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单位要严格对标对表,强化协同配合。牵头单位要制定相应任务的整改计划,提出整改目标、任务措施和完成时限等,协同单位要结合单位性质和工作职能,主动配合牵头单位,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各单位要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把整改工作与业务工作、专项工作督促检查等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按照整改方案扎实有序推进各类整改任务落实。

3.严明工作纪律,强化督查督办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审核评估整改工作的严肃性,进一步明确工作纪律要求,加强整改工作的自我检查和质量评价,要将整改工作完成情况与教职工考核、绩效等挂钩学校将强化对各单位整改工作的督查督办,及时反馈通报各单位整改落实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于整改工作不到位、整改成效不明显、达不到整改预期目标的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通报,确保高质量完成整改工作任务

1

上一条: 没有了
下一条: 关于召开2024年(重庆)教育评价国际会议的通知